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(三)
文言文文阅读答题技巧(三)
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往往也是拉开分数的关键!很多同学提起文言文就头疼,觉得很难,下面是文言文阅读做题的一技巧!
文言句式及其用法
被动句
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: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,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,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,又叫意念被动句。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。文言中,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。
用介词“于”“受……于……”表被动
例如:
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(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)
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(韩愈《师说》)
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用“为”“…为…所…”表被动
例如:
及其衰也,数十伶人困之,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(欧阳修《伶官传序》)
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(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)
今不速往,恐为操所先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。(苏洵《六国论》)
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(司马迁《鸿门宴》)
用“见”“见……于……”表被动
例如:
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(《庄子?秋水》)
见”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“见”的形式很相近,如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(《答司马谏议书》)这里的“见”不表被动,它是在动词前,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,像现代汉语中的“见谅”等那为此种用法。
用介词“被”表被动
例如:
予犹记周公之被逮。(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)
无标志的被动句
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。动词本身表被动。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,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。
例如:
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。”(《资治通鉴》)这里的“逼兵势”是“被兵势所逼”的意思。
省略句
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:
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
(1)承前省。
例如:永州之野产异蛇,(蛇)黑质而白章;(蛇)触草 木,(草木)尽死;(蛇)以啮人,(人)无御之者。
(2)承后省。
例如:“沛公谓张良曰:‘(公)度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
(3)自述省。
例如:“(予)爱是溪,(予)得其尤绝者家焉。”
(4)对话省。
例如:“(孟子)曰:‘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’(王)曰:‘不若与人。’”
省略谓语
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,一般是不能省略的。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、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。
例如:
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(择)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论语》六则)
“夫战,勇也气。一鼓作气,再(鼓)而衰,三(鼓)而竭……。
省略宾语
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: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。
例如:
“以相如功大,拜(之)为上卿。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“竖子不足与(之)谋!”(《鸿门宴》)
郑穆公使(人)视客馆。
屠惧,投(之)以骨。(《狼》)
在文言文中,介词“以”、“为”、“与”的宾语"之"往承上文省略。在译成现代汉语时,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。
省略介词
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,介词“于”和“以”常被省略。
例如:
“赐之(以)彘肩。”
死马且买之(以)五百金,况生马乎?
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(于)河南,臣战(于)河北。
译为现代汉语时,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。
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
例如:
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;(吾)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(吾)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 [修饰语的省略]
行一不义(事),杀一无罪(人),而得天下,不为也。[中心词的省略]
我是梅子老师,我专注于小学教育!
近期热点分享:
▼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!